•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中心 > 心理健康

    浅谈小学生依赖心理的疏导

    发布时间:2018-06-05浏览次数:

            依赖心理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依赖或依靠的心理体验,心理学者李丹认为:“依赖心理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感。”具有依赖心理的小学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他们会时时处于被动消极等待状态,难以一个独立人立足于社会,需要独立时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时间一长或稍遇挫折易出现焦虑症、恐怖症等情绪障碍或导致身心疾患。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也只有如此,他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才可能去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应有的放矢地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加强和培养:
    中国论文网 /9/view-3701230.htm
      一、培养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而且容易失去自我,产生从众心理。孩子的依赖心越强,独立能力自然就越差。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主性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依赖性越强,其承受能力就越差。故此,我们要增强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多一点独立,少一点依赖,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在生活上要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论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这种良好的习惯。但是有些家长往往会走入一个怪圈:一方面要求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包办孩子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孩子做完功课后,书桌零乱不堪,家长总是一边责备孩子,一边为他收拾整齐。家长为何不尝试让孩子自己去收拾呢?孩子不收拾东西,也许他会碰到找不到东西或书本作业遗漏在家诸如此类的麻烦,以后他才会有意识地主动收拾桌子。
      2.在学习上也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有一位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小彬刚开始写周记时,都要我坐在他身旁教他一句一句地把周记写完。我想:‘这样下去,以后该怎么办?’后来我故意不帮他,等他写完后只是看看,提点意见罢了,终究他还不是学会了依靠自己?”这位母亲的话虽然只是寥寥几句,却证明了孩子的事情的确要让他们自己办。在我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次上自习课,我的脚刚踏进教室门口,小权就拿着练习本和透明胶向我走来,说道:“老师,我的本子烂成这样子,怎么办?”“你的办法不是很多的吗?”我反问。他噘起嘴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估计我不会轻易帮他,只好耐心地修补起来。修补好后,他还把他的“杰作”递过来给我看,腼腆地说:“老师,以后遇到困难我会先自己想办法的。”后来,他还自觉修补班里图书角的书。这样,他不但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好,还增强了“自我”意识,提高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自动自发的精神,强化心理素质
      从现实来看,培养孩子自动自发的精神,尽量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这比给孩子传授一大堆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我们教育孩子要着重启发他的思想,塑造他的个性,让孩子有健全的人格。一个有自动自发精神的孩子,他会懂得如何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做有意义的事,绝对不会在课堂上看漫画书,在吃饭时看电视,在休息时影响别人休息。其实他这种自动自发的精神,来自他自己努力的决心,进取的意志。他能做到这样的话,他的生活能自理,学习成绩当然也不会差了,心理素质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我班有许多这样的学生,每当生活老师把衣服分发下来,他会自觉地折叠好;鞋摆歪了,他会摆整齐;蚊帐破了,自己去缝补;老师把作业布置下来了,自觉按时按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有条不紊地做好。
      三、引导孩子树立行动的勇气,形成独立的人格
      孩子的独立自主心理和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并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长、学校的正确引导。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仍处在发育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地引导他们完善自我,主动进取。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说的:一个人只能为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人走路。故此,在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担任一些班队工作,增强他的主人翁意识,让他有机会去面对问题,引导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和树立独立的信心;在家里,家长应该摆正爱的位置,爱要爱得得当,不能过分溺爱。他们自己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没做过或少做的事情要多锻炼,例如: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煮饭等,事情完成后,家长可以让他们如实地、正确地评价自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千万不能迁就姑息。但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为他们清除前进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还应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
      由此可见,克服依赖心理,可最大限量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增加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当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它还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渠道的密切配合才行。

    上一条:苏州市中小学生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

    下一条:适合小学生的心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