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中心 > 教学科研

    教科研过程性资料(科学)

    发布时间:2018-01-10浏览次数:

    东中市实验小学微项目研究活动记录表

    20 1720 18 学年度第 学期

    活动主题

    在小型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意识

    时间

    1.8

    参加对象

    全体科学教师

    缺席

    人员

    活 动

    目 的

    科学是一门需要动手探索的学科,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又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如何把小制作、小竞赛利用起来,让其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学科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是本次活动的目的。

     

     

     

     

    东中市实验小学微项目研究活动记录表

    20172018学年度第学期

    活动主题

    微项目计划制定

    时间

    9.8

    参加对象

    全体科学教师

    缺席

    人员

    活 动

    目 的

    制定计划和研究方向

    活    动    过    程

    研究思路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素质,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打下基础。

     

    时序安排

    2017.9-2018.2 组建研究小组,研究一年级新教材教法,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8.2—2018.8加强交流学习,争取一定的教学成果。在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上形成一定的经验。

     

    保障措施

    一、组建队伍:本课题的研究人员主要包括二类:一类是长期从事教育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及部分外聘导师,组成针对该课题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另一类是学校教导部门和教科室,共同组成对课题的研究梯队。

    二、研读文献:研读国内外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论著、论述。

    三、借鉴经验:研究借鉴国内外现有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积极取舍。

    四、实践保障:协调校内外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所有教师,获得他们对研究的认可,对研究过程给予支持、理解,同时积极投身于研究。

     

    活动评价

    及反思

    小学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将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年龄越小,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浓烈,兴趣越易培养。在孩子已具备一定知识和理解能力基础上,越早介入,越容易在它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附件目录


     

     

     

     

     

    东中市实验小学微项目研究活动记录表

    20172018学年度第学期

    活动主题

    一年级新教材教法初次研讨

    时间

    10.13

    参加对象

    全体科学教师

    缺席

    人员

    活 动

    目 的

    以上课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教学展示和组内的研讨、交流,进一步深入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让新教材在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起到引领和激趣作用。同时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打开思路,促进组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活    动    过    程

    一、 刘燕执教一年级上册《植物是活的吗》

    二、 交流研讨

    1. 执教者说课,叙述教学思路、谈教学反思

    2. 听课者研讨交流

    殷昶明: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可以看出学生初步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知识积累。不过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较弱,多余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比较零散、粗浅,刘老师安排了“观察自己种的植物”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个活动环节,再次观察,已经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启发,归纳植物是“活”的证据。此外,还安排学生观察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规律,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短期现象的观察,引向更为广阔、长期、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植物是“活”的证据。

    杨旸:这节课要让学生找到“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很关键。刘老师安排了两项活动来帮助学生观察、交流和研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自己的植物,并且还回忆了自己平时是怎么样照顾它的,植物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讨论哪些现象或变化能说明植物是活的。第二个活动是展示樱花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学生通过按顺序观察图中的植物樱花的变化,说说不同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变化过程,还让学生猜猜、说说下一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说明它是“活”的。

    宋霞:刘老师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出示了可爱的动物,以动物入手,让学生说说动物是不是活的,并说说理由。以此产生对比和比较,学生在研究“植物是不是活的”时,目的性和方向更明确,更易入手和开展讨论。

    邵怡:在巩固环节,刘老师还利用了第一节课的教具塑料花,让学生说说塑料花是不是活的,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是知识进行分析,这也是对自己的思路和知识的一个分析和整理的过程。

    活动评价

    及反思

    “植物是活的吗”,一句简单的问句,一个普通的常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却是可以学习、讨论一节课的知识。他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

    掌握了一定的研究的方法,动手又动脑,科学探究的魅力就在这里,这也是我们科学教师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附件目录

    附教案

     







    东中市实验小学微项目研究活动记录表

    20 1720 18 学年度第 学期

    活动主题

    科学实验与创客的融合

    时间

    11.14

    参加对象

    全体科学教师

    缺席

    人员

    活 动

    目 的

    科学课上经常会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实验过程是否科学和公平对于探究结果很重要。创客也同样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能力、知识、技能的整合。从一年级起便将两者进行尝试融合,对于学生长期科学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

    活    动    过    程

    一、 刘燕执教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

    二、 交流研讨

    1. 执教者说课,叙述教学思路、谈教学反思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一年级学生有了初步的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在生活中他们也肯定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挑高、跳远、跑步比赛等。这节课就是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要求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在本节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上,规范实验操作。此外,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我还进行了创客环节的设计,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资料拓展本课内容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画出自创工具的简图尝试制作出工具并实际解决问题

    2. 听课教师研讨交流

    杨旸:刘老师在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中,用在纸带上做标记来表征纸蛙跳远的距离,这是一个比较巧妙的设计。学生在纸带的一端画起跳点,再根据纸蛙跳远的距离画出终点的标记,完成标注起点和终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考:终点究竟是在纸蛙的头部划线,还是在尾部划线?还有同学在讨论中要求其他同学与自己的标记方法一致,这些都指向了比较与测量中的公平与准确的问题。另外,在用纸带表示纸蛙跳远的距离时,刘老师还要求学生进行三次测量,然后再展示、交流和比较,这样的结果也更科学和准确。科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创客也是,学生学习了知识和技能,再把这些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反过来又能激励学生更好更积极的去学习和探究,我觉得这样的整合很有意义。

    殷昶明:教科书上设计的纸蛙跳远比赛 ,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一场公平的比赛,所以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比赛是如何做到公平和科学的,这与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和目的是一致的。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和科学,需要首先制定好研究的计划和方法。首先是要画一条起跳线,在纸蛙的尾部画终点线,统一了起点和终点,比赛才能做到公平和科学。然后让纸蛙重复跳三次,记录三次跳远的距离,也同样是为

    了公平和科学的目的。当比较哪只蛙跳的最远时,刘老师也提醒学生

     

     

     

     

     

     

     


    应该是用最远的一次进行比较,和运动会上的跳远比赛一样,跳三次,取最好成绩。老师指导到位了,标准统一了,方法也确定了,学生在自己分组实验时才能做到更有条理,结果才是公平而科学的。我理解的创客,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去掌握知识、去提高能力、去创新。注重的不是结果如何,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从这个方面来说, 我认为与我们科学学科是一致的。

    宋霞:我关注到了一个表达上的细节。在研讨时,学生认识到纸带的长度就代表了纸蛙跳远的距离,或者说是它移动的距离。有学生说他的纸带比另一个人长,刘老师就提示学生可以用“距离”这次词语来

    说“我的纸带更长,说明我的纸蛙跳的距离更远”。这里刘老师注意到了帮助他们转换了有关长度的表述,也就是完成了从长度到距离的概念的转变。

    活动评价

    及反思

    科学课与语文等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科学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学观念的树立,首先便是实验的科学性与比较的公平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实践才是有意义的,他们的结果才是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同时让学生把所学和所练运用在创客创造发明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一年级这样一个科学起始年级,关注、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

    附件目录

    附教案

     






    东中市实验小学微项目研究活动记录表

    20 1720 18 学年度第 学期

    活动主题

    分享听课学习的成果

    时间

    12.21

    参加对象

    全体科学教师

    缺席

    人员

    活 动

    目 的

    分享本学期在外出听课学习中所收获的点滴感想和经验

    活    动    过    程

    一、 各位教师介绍自己本学期听课内容

    二、 选取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进行分享交流与学习

    刘燕:这个学期我外出听课较多,尤其是一年级新教材的内容,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最近听的平直实小董晨老师执教的《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一课。尤其是董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的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让我感触颇深。原本教材要求学生分别使用橡皮、小立方体、回形针和小棒,来测量科学书、课桌的长度和高度,最后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由于课桌较高,且结构上有镂空、突出的地方,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上课时是让学生使用纸带先测量截取了,然后再用回形针等工具测量。但是学生年纪较小,在实际实验操作时,有不少学生手忙脚乱,总有这里或那里存在问题或困难。董老师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他大胆的修改了测量的对象,把课桌的高度改成了一个信封的长度,难度虽然减小了,但是教学的目标没有改变,组织学生完成的效果较好。从这一点上我感觉,我们任课教师不要被书本教材的内容禁锢住,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勇于摸索、探究一条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杨旸: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教师发展中心吴涧石教研员的一节一年级新教材课《观察叶》。这节课从教室里的一位小客人——一片叶子——寻找他的朋友,引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叶,整节课都贯穿着帮


    助叶找朋友的这样一个主题情境。由于科学课大多与物理化学等内容有关,常给人以理科的感觉,有时我们科学教师容易忽视创设情境这一点,更多的以实验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一方面由于年级低,他们的实验、观察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另一方面学生年龄低,注意力不易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有一个恰当的情境能把整节课串联起来,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助于整节课的高效展开,提高教学效果。

    殷昶明:我近年来多教授的是高年级课,今年听了刘老师的一节《起点和终点》,倒也让我从中发现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这节课当时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接触比较、实验中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的要求,刘老师采取的是让学生讨论加老师总结的方法来呈现整个实验流程,我觉得一年级的学生的表达能力不错,今后我在高年级可以尝试多多放手,让学生来提出建议,然后分小组讨论可行性,最后让他们自己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活动评价

    及反思

    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每位老师都有点滴收获。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大家把平时学习培训的收获进行了分享,以点带面,相信各自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成长。

    附件目录


     

     



    东中市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微项目研究学期汇报表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研究成员

    刘燕、杨旸

    一、 本学期历次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九月份:制定计划和研究方向

    讨论确定研究思路和时序安排,制定本学期活动计划和研究方向,明确课题正常顺利开展所需的保障措施。

    十月份:一年级新教材教法初次研讨

    以上课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教学展示和组内的研讨、交流,进一步深入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让新教材在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起到引领和激趣作用。同时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打开思路,促进组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十一月份:科学实验与创客的融合

    科学课上经常会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实验过程是否科学和公平对于探究结果很重要。创客也同样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能力、知识、技能的整合从一年级起便将两者进行尝试融合,对于学生长期科学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

    十二月份:分享听课学习的成果

    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每位老师都有点滴收获。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大家把平时学习培训的收获进行了分享,以点带面,促进共同成长。

    一月份:在小型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意识

    科学是一门需要动手探索的学科,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又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如何把小制作、小竞赛利用起来,让其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学科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是本次活动的目的。

     

    二、本学期微项目研究主要成果

    刘燕与杨旸两位老师根据本学期的数次培训和学习开展的对一年级新教材教法的研究和理论的学习,从自己的点滴收获和经验出发,结合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本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意识的目的分别执教《起点与终点》 、《声音的变化》两课,参与了2018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三、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年级学生年纪较小,且个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新教材第二单元《用不同物体测量》一课中,原本教材要求学生分别使用橡皮、小立方体、回形针和小棒,来测量科学书、课桌的长度和高度,最后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由于课桌较高,不便于直接测量,且测量工具也交多,给学生的实验带来了不便。这时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细致二字,引导要细致,讲解要细致,操作指导也要细致。可以先由教师或个别学生示范,给出一个操作的模板,必要时可以把测量对象进行修改,难度虽然减小了,但是教学的目标没有改变,这样一来就能较好的组织学生完成且效果也会更好。我们任课教师不要被书本教材的内容禁锢住,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勇于摸索、探究一条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上一条:教科研过程性资料(数学)